梅新育:中国新定位,陇右新发展
前言:
这是在12月28日兰州大学举办的“2019金城峰会”上的主题演讲,瞭望智库刊发,对标题略作调整,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感谢兰州市委外宣办和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提供部分图片。
另外,分享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链接:
http://bzdt.ch.mnr.gov.cn/;
保存一下吧,不要再出问题地图了。
2020.1.2
中国新定位,陇右新发展
梅新育
首先,请让我感谢会议主办方,感谢何文盛院长提供这个机会,让我得以第五次来到兰州、第六次来到甘肃,与大家进行交流。当年我第一次来兰州时,我就专门去找了霍去病雕像参拜,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让我们向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兰州之父——霍去病致敬。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新定位,陇右新发展”。为什么用“陇右”这个地名指代甘肃?因为陇右道是贞观初年设立的国家一级政区,采用“陇右”这个地名,是希望我们国家如同“贞观之治”那样进入新的盛世,也希望甘肃能够恢复一些陇右道在盛唐年代的荣光。
一、甘肃昔日荣光
毫无疑问,在中国国土上,甘肃占有重要地位,我称之为“中国西部疆土的紧固连接件”。在中国历史上,甘肃也曾有过巅峰辉煌。在天崩地裂、尸山血海、暗无天日的五胡十六国三百年漫漫长夜里,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濒临灭绝边缘,凉州则在北方战乱最甚之时保持了稳定,吸引华北各地大批文化精英、百姓流入避难,成为那个战乱时代中华文明的“安全岛”,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后来绝地反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
(甘肃——中国西部疆土的“紧固连接件”)
在我们光辉灿烂的盛唐时期,陇右道经济文化也进入它历史上的极盛年代,以至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216卷记载唐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时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
看到了吗?——“富庶者无如陇右”!而且是在那个辉煌的盛世顶峰。
在新中国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初期,兰州也是新中国第一批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昨天,贸促会苏秘书长带我去考察调研兰州“通道经济”,途经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炼油厂中国石油兰州炼油化工总厂,途经为我们第一颗原子弹制造了浓缩铀的兰州铀浓缩厂,我深深感受到了兰州在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初期的分量。
二、贵州超越,甘肃沉沦
然而,纵览这一二十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的概况,我不能不说“贵州超越,甘肃沉沦”,甘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面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峻考验。这种沉沦首先体现在甘肃人均GDP指标坠落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末位,且连续保持多年。此前多年,贵州、云南人均GDP指标位居全国各省级政区倒数第一、二位,2012年,云南人均GDP以22195元超越甘肃的 21978元;2014年,贵州人均GDP以26437元超越甘肃的26433元。从那一年起,甘肃的人均GDP指标就一直位居全国各省末位,而且与其它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到2018年,全国人均GDP指标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格局:
全国人均GDP,64644元;
甘肃人均GDP,31336元,相当于全国的48%;而2014年甘肃人均GDP为26433元,相当于全国人均GDP(47203元)的56%;
云南人均GDP,37136元,相当于甘肃的119%;
贵州人均GDP,41244元,相当于甘肃的132%;
青海人均GDP,47689元,相当于甘肃的152%;
新疆人均GDP,49475元,相当于甘肃的158%;
宁夏人均GDP,54094元,相当于甘肃的173%;
广东人均GDP,86412元,相当于甘肃的276%;
浙江人均GDP,98643元,相当于甘肃的315%;
江苏人均GDP,115168元,相当于甘肃的368%。[1]
兰州白塔山
由于经济发展连续多年滞后,兰州这个本来的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也相应日益掉队,导致周边省份居民看待兰州的眼光发生了巨变。原来,青海西宁居民坐3小时火车到兰州购物,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宁夏居民也有很多人时常跑到兰州购物。那个时候,青海、宁夏这些周边省份居民称到兰州是“进城”。但是现在,西宁也好,银川也好,城建等等都突飞猛进,西宁、宁夏居民专程跑到兰州购物的现象基本消失,他们现在说起到兰州就是“下乡”。
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持续多年滞后,在全国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走势中,兰州也“独树一帜”。其它省会城市这一二十年来常住人口都是连年递增,唯独兰州一度出现了常住人口同比减少的情况。前年兰州市政府领导同志与我谈起这个情况,忧心忡忡,我听了感到震惊。因为没有想到省会城市人口在这一二十年里居然还有减少的,回去一查中国统计年鉴,才发现居然是真的。2014年,也就是贵州人均GDP超越甘肃、甘肃人均GDP掉到全国末位的那一年,兰州年末总人口达到375万的最高峰,随后便掉下来,直到2018年,兰州户籍人口也仍然只有328万。
三、重振陇右:在中国的全球定位中寻找甘肃定位
甘肃落后了!兰州落后了!面对严峻形势,我这个湖北佬看着都着急,在座各位生在甘肃,长在甘肃,爱在甘肃,将来去世了还要葬在甘肃,只能比我更加着急。重振陇右,势在必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中国的全球定位中寻找甘肃定位。
为什么?因为一个区域的发展,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整个国家在整个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定位。为什么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前期东北在全国经济地位突出,而现在大幅度下降?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巨变。原来,中国是个落后农业国,毗邻东北的俄罗斯/苏联、日本帝国是工业化国家,相对中国发展领先一大截,东北成为相对先进知识、技术、组织、资本流入的前沿,领风气之先,经济位居全国前列,理所当然。现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多年,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于东北区域的所有邻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国际分工已经成为工业化中国对农矿俄罗斯的分工,东北已经不再是相对先进知识、技术、组织、资本流入的前沿,自然等条件的劣势由此凸显,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大幅下降,不可避免。天津经济地位下降,也是出于类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认清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定位,然后才能找准甘肃的定位。
经过新中国建国以来的70年奋斗,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二经济大国,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中美两国经济体量遥遥领先的“G2”格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统计,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名义GDP排行,2018年世界十大经济大国排名依次为:
美国,GDP为204941亿美元;
中国,GDP为134074亿美元;
日本,GDP为49719.29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37%;
德国,GDP为40003.86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30%;
英国,GDP为28286.4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1.1%;
法国,GDP为27752.5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0.7%;
印度,GDP为27167.46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0.3%;
意大利,GDP为20722.0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6%;
巴西,GDP为18681.8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4%;
加拿大,GDP为17113.8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仅有的两个十万亿美元经济体,即使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体量也只相当于中国的37%,全球经济体量格局的中美“G2”特征十分明显。
从更大背景、更长历史跨度上考察,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中国正在稳步回归明清鼎革之前占据两千年的世界经济领先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将体现在以下6项特征:
——经济贸易占全球份额回归历史常态;
——已经从农业国转为多样化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并将长期保持这一地位;
——兼具第一出口大国和数一数二进口大国双重地位;
——从货物输出转向持续的商业性资本输出;
——对国际经济规则影响力的上升;
——越来越多地掌握国际市场定价权。
在这样的新定位下,我们的开放经济发展主题也在相应演化。就总体而言,建国以来新中国开放经济发展主题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主题是“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阶段,从1972尼克松访华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主题是“以国际市场求发展”;
随着事实上承担起全球自由贸易旗手职责和中共十九大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开放经济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其主题是“引领全球化市场”。
四、甘肃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在上述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国定位下,甘肃产业发展方向应该是哪些呢?我认为,以下几个领域是甘肃需要格外发力的:更新制造业,资源产业,农业升级,文旅创新,以及通道经济。在这些产业领域中,我们分别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制造业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又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对于甘肃而言,国家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不等于甘肃也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才等各方面条件欠缺,在可预见的未来,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最多只能是在个别细分产业、个别企业上取得成功,总体难以做大做强。而且,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都是从事所谓“高端产业”,那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也满足不了全国和世界人民包罗万象的需求。因此,中国应当仍然是个包罗万象的制造业大国,大部分制造业仍然必须是传统制造业,但这是螺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的传统制造业。
二三十年前,我们提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升级,推动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更快发展,那是正确的,不那样做我们至少不可能实现这样迅猛的发展。但现在我们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10年以上了,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占全世界很大份额,而且还在快速发展、占据更大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继续“赶超”的同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兼顾防范“被赶超”,巩固、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和加工贸易。这不等于停滞更不等于倒退,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螺旋上升发展的。没有庞大、强大的代工体系,整个制造业体系就是僵硬、低效的;20年前我们的出口是外资企业为外资品牌代工,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内资代工巨头为越来越多的内资品牌代工,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升级。
在资源产业和农业升级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开放经济下发展,与越来越多的进口资源、进口农产品同台竞争,凭借自己的优势,错位竞争。既然在很多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优势,那么我就在特色农产品上面做文章,充分利用地理标志等工具,提升增值,而且不仅仅满足于保持国内市场,还要打开海外市场。教会外国消费者品味中国茶道、食用虫草,我们就能为我们的茶产业、虫草产业打开更大市场。
在文旅产业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创新,发掘和充分利用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甘肃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文旅开发严重不足。比如说山丹军马场,霍去病开辟的这座军马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军马场,也是目前全世界仍在持续使用的最古老军马场和最古老国企,自然风光也相当不错,但目前做的旅游项目刚刚起步,而且很一般化。那么,我们在那里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服骑射、模拟战役活动怎么样?让游客穿上汉朝式样军服,持汉朝制式武器,模拟汉军战役,追思霍去病大军所向披靡的风采,难道不是独一无二、具有巨大潜力的旅游产品吗?
要知道,汉服已经是几十亿元级别的产业,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方文山本是一个歌词作家,发起西塘汉服文化周没几年,现在就已经规模宏大,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汉服发烧友和游客;俄罗斯军事发烧友每年模拟卫国战争、抗击拿破仑战役的活动,比利时滑铁卢每年举行滑铁卢战役模拟活动,都已成为当地每年的特色盛大活动,山丹为什么不能模拟霍去病大军?
还有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兰州之父霍去病。兰州为霍去病及其麾下立了雕像,为什么不能发展深化一下,每年在黄河边开阔地举行模拟霍去病拿下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之战活动?几百万人口城市,办得起这个活动,也能够吸引足够多游客观众。
又如张家川,那是一统天下的大秦王朝最初的封地,把这个好好发掘,难道不是很有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兰州水车
现在甘肃旅游基本上都是在夏秋两季,冬季是淡季,几乎没有游客。但是不是说甘肃这类北方地区冰天雪地的冬季就对游客没有吸引力呢?不是的,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发掘。
想追求小资情调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想追求气势磅礴雄浑风光精神享受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所有这些,只要好好发掘,谁说对游客没有吸引力呢?何况美食也是旅游业的重要内容,甘肃的羊肉好,而羊肉正是要到冬季食用才最好。
在所有这些产业中,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倡导的“通道经济”这个概念,我对此很有共鸣。2017年9月15日,我在兰州财经大学“一带一路论坛”演讲的主题就是《先做好通道,再寻求产业落地》。因为甘肃的地理区位就决定了这里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陆地双向通道,即既是中国东部中部通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南亚的陆地通道,又是中国西部、中亚西亚欧洲、南亚通向中国东部中部的陆地通道。
而且,在这个“新时代”,甘肃作为中国东部中部通向中亚、西亚、南亚、欧洲陆地通道的功能更加突出,因为在这个中国国力上升的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正在越来越多地向外输出,能够给甘肃带来更多的机会。司马光描绘的“富庶者无如陇右”为何出现在盛唐?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我们希望再造中华历史盛世,甘肃再造历史盛世上的繁荣。
不仅如此,在当前的外经贸升级与反“脱钩”斗争形势下,这条双向通道具有新的重要意义。2018年中美两国爆发了世界贸易史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贸易战,美国极端势力企图推动中美“脱钩”,将中国从国际贸易体系中隔离;我们则要利用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多年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优势,绑定周边国家贸易物流,让他们的国际贸易、甚至国内贸易物流取道中国都比走别国、走他们国内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好,让美国极端势力的“脱钩”图谋落空。
清末和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基础设施遥遥领先,内地许多商人、朝廷大臣、中央政府代表赴藏都要取道印度。直到我们建起了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我们要把当年的这种局面彻底颠倒过来,让周边国家许多国内贸易取道中国比走他们国内还合算。
五、时不我待,甘肃发展要有紧迫感
讲到这里,我想强调一句,时不我待,甘肃发展要有紧迫感,尤其不能沉溺于貌似最舒适的路子。让我们回顾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史,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
1970年代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选择决定了债务危机中的不同结局。1970年代,西方国家奔腾式通货膨胀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实际利率为负,中国、苏联东欧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都利用这个时机借入了巨额贷款,但他们运用这些贷款的方式不同。中国当时出口收入急剧增长,再加上这些贷款,发起“四三方案”,充分利用了当时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有利的时间窗口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苏联东欧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借入的巨额贷款则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奢侈性消费。到19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实际利率飙升,中国安然度过一时的冲击,苏联东欧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则纷纷爆发债务危机,然后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甚至爆发大规模政治动乱和政治剧变。
21世纪前10年,全球贸易膨胀,中国在2002年1月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方,大部分年份出口增长率都高达百分之三四十,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印度、越南则错过了这个不可再现的国际贸易发展时间窗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在此之前已经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体系、政府行动能力等方面做好了准备。
东北为何错过21世纪初“振兴东北”的时间窗口?因为在那十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又进入超级牛市而有利于东北原材料工业的有利环境里,东北过多地沉湎于索取优惠扶持政策的貌似“舒适”路子,没有抓住这个有利时间窗口实施必要的、不无痛苦的改革调整,结果时间窗口一过,东北就是想调整也很困难了。
……
目睹这些教训,我不能不问一句:超强力度转移支付不可持续,甘肃会怎样?因为20多年来,我实在是见到了太多甘肃“精英”朝思暮想都是如何向中央索要更多的转移支付,而不是如何自立。[2]转移支付的饭貌似“好吃”、“轻松”,但是还能吃多久?
我们现行的超强力度转移支付体系始于19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目的是补齐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过于悬殊的落差,为西部落后地区奠定发展基础。至今实施将近一代人时间,当时希望达到的目的已经实现,而现在的税负已经比那时翻番,作为转移支付援助方的东部地区税负之重,已经有竭泽而渔、扼杀国家经济核心地区经济社会活力的风险了,超强力度转移支付在其它不少方面事与愿违的副作用也日益暴露,已经不可持续了。1995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10.2%,支出占GDP比重11.1%;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20.4%,支出占GDP比重24.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社会整体脱贫,就是超强力度转移支付开始逐步退出的契机。所以,甘肃发展要有紧迫感,时不我待。
只要在思想上真正确立了紧迫感,睁眼看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转换思想天地宽。要追求经济自立,要改善营商环境,从改革实施社保缴费转移,到尝试失信欠账补偿,到税务特赦,到清除形形色色忌讳和潜规则,到防止形成分利集团和市场分割、垄断,可做的事情很多。
六、立志高远,不懈努力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的是,立志高远,不懈努力。做人还是要有点梦想的,坚持努力,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12月17号,山东号航母正式入列,举国关注;大家可知道我军何时开始关注和研究航母?
80年代?NO!NO!胆子再大一点!
告诉你吧,1937年,红军连步枪和子弹都不是十分充足的时候,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就在陕北的窑洞里拍下了红军挂图学习研究航母、战列舰、多炮塔坦克的照片。82年后,我们的国产航母正式入列。
我们都是当学生过来的,都知道,学生要想学得好,“要我学”永远不如“我要学”。同样的,甘肃要走出困境,实现发展,最根本的还是甘肃人自己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有改变现状、向上攀登的志向。希望事实能够证明,我们大家都是“追梦人”。
谢谢各位!
(2019.12.28,仅代表个人意见)
附录一、
“2019金城峰会”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19-12-29 16:59:4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12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甘肃有后发优势,地方治理创新大有可为,可在首府与边缘关系的地方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为全国贡献智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在12月28日举办的“2019金城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秘诀就是地方治理创新,它提高了中国体制的弹性和适应性,较好地激发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张新新摄
当日,由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大学企业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2019金城峰会”在兰州召开,峰会以“甘肃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500名甘肃省企业家、政府部门负责人和高校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表示,兰州大学近年来在为甘肃省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人才保障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并提出聚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三大建议。未来兰州大学将积极发挥学术研究和人才智力优势,助推甘肃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内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城峰会理事长、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包国宪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甘肃来说,全省正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即将启动,未来五到十年,甘肃究竟能否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如何在新时代发展中崭露头角,还是要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甘肃需要从保持战略定力、优化营商环境、升级人才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家梅新育表示,甘肃要在中国的全球定位中寻找甘肃定位。相比于高新技术产业,甘肃更需要引进高水平的传统制造业,中国庞大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全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要有层次,要为十几亿人创造就业机会。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何文盛现场发布了2019年度《甘肃产业发展与管理评价报告》,报告包含《基于政务信息公开的甘肃省市州政府绩效评价报告:2019》《甘肃省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治理能力评价报告》《甘肃省绿色发展指数报告》《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状况报告——基于政府履行法定职能的调查分析》《新时代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甘肃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主供给研究》《‘一带一路’甘肃枢纽制高点建设研究报告》《甘肃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管理问题、转型出路与战略对策》《甘肃农村基层治理研究》9个子报告,聚焦甘肃省社会、经济、文化、农村发展等多方面,为甘肃地方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学术依据。
何文盛表示,创新驱动是推动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唯一路径,受到资源支撑和人才能力等限制,甘肃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应有先后和侧重,不应把不足的资源分散到十个产业上。
据了解,金城峰会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和甘肃银行于2014年首次发起举办,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专注探讨甘肃发展问题与企业成长创新问题的高端平台。该峰会旨在通过促进大学、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间的积极合作,汇集各方智慧与资源,深入探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甘肃的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
责任编辑:王生元
[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摘要》数据整理计算。
[2]这种等靠要思想在甘肃“精英”中之普遍,以至于有人居然提出,为了向中央索要更多转移支付,应该把甘肃省改为自治区!且不提这项主张在政治上完全错误,单从经济上而言,这也是行不通的。
前文回顾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